世界今日报丨户籍人口“三人行必有一老” 上海开启数字养老“微探索”
中新社记者郑莹莹 “您返回桌面。” 老人听完电话中的手机操作方法,默默走回桌子面前。 当年轻人对各种现代专业术语习以为常时
中新社记者 郑莹莹
“您返回桌面。”
(资料图片)
老人听完电话中的手机操作方法,默默走回桌子面前。
当年轻人对各种现代专业术语习以为常时,有些长者可能还没有跟上。让长者不仅从语义上跟上,更从行动上不掉队,是大城市“数字化列车”轰隆隆向前时不能忽视的一点。
在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数字化水平已然很高,鲜见现金支付,无论是交通出行,还是购物就医,市民大多依赖智能手机。老年人在这快速变化的“数字洪流”中,有的已然适应,跟随年轻人融入网络购物大潮;有的还在适应中,在现金交易与电子支付之间“交替通行”。
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1979年)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上海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542.2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3%,堪称“三人行必有一老”。
“老龄化程度很深”“数字化程度很高”——这两大“标签”让上海的智慧养老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为了让更多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上海这座城市尝试从“微”处进行探索。
上海在2021年发布“数字伙伴计划”,帮助老年人等数字弱势群体跨越“数字鸿沟”。今年上海“数字伙伴计划”的重点之一就是“微站点”建设。首批“微站点”有153个,打开高德地图或百度地图的App,搜索“数字伙伴计划·微站点”,市民就可以看到就近的“微站点”在何处。
据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盛雪锋介绍,目前,上海的“微站点”进行分级分类建设管理,1级微站点指的是“家门口”的数字服务点,满足数字应急需求,弥合互联网应用“使用沟”;2级微站点指的是“无围墙”的数字学习班,满足老年人自我提升需求,弥合数字技术“知识沟”;3级微站点指的是“可感知”的设备体验站,选址市民常去、爱去的公共空间,探索引入相关智慧产品进行展示体验,弥合数字设备“接入沟”。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推进处四级调研员石宇在受访时表示,现在开发智能产品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年轻人,年轻人对老年人的一些需求其实并不了解。因此,上海“数字伙伴计划”一方面依靠“信息助力员”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设备等;另一方面招募老年“数字体验官”,对相关网站、App的适老化改造进行测评。
63岁的上海市民谢贯斗从2021年起成为一名“数字体验官”。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他感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out(落伍)了。”
其实,谢贯斗曾是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他在1979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在受访时,他回忆,自己当年学习的计算机相关知识更侧重信息化,现在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侧重数字化、智能化。
对于老年人的“数字体验”,他感觉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整个社会已经很努力地在“带”老年人,老年人也非常努力地跟上步伐,沪上相关学习班经常满员。但他指出,具体方法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老年群体很大,差异也很大,我们只有App‘长辈版’还不够,希望未来有更细致、更具针对性的智慧养老服务。”
除了帮助老年人跟上“数字队伍”,上海还为老年人在“数字社会”留了备选入口。比如,如果老年人不习惯打字或者视力不好,可以拨打114助老热线,根据语音提示选择代叫出租车、社区服务等。(完)
标签:
中新社记者郑莹莹 “您返回桌面。” 老人听完电话中的手机操作方法,默默走回桌子面前。 当年轻人对各种现代专业术语习以为常时
1、别跟他们讲道理,咱们永远吃亏的,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2、触手这辣鸡平台不要碰触,离得远远的,彻底忘得干干净净。本文就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张雪“盲道被占了,连人行道都没法走!”近日,有市民反映,在潘家园地铁站等地,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成了“拦路虎”,给不
4月9日消javascript息,通用汽车自动驾驶出租车部门Cruise旗下的车辆,本周早些时候与一辆巴士发生碰撞,通用已经召回”其车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r
”劳拉·冯·维马斯伯格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指出,德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导致民众不得不承担包括能源在内的各项生活成本急剧上涨压力
王颖生,关于王颖生介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我们一起来看看!1、王颖生,1963年生于河南沈丘,198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并任教于该系,1995